你是否有長途開車後、肩頸僵硬痠痛的經驗?
或是開個半小時就覺得肩頸不適?
然後就到賣場買個車枕來安裝,希望能改善這樣的困擾。
 
使用幾天後才發現,市面上的車枕頂多提供頸部些微的支撐效果,
駕駛數小時後仍感覺不舒服,還有悶熱不透氣的不良體驗;
甚至是感受不到任何支撐力,車枕形同虛設。
如果你對現有的車枕感到不滿意,希望能有一款更舒適、更符合駕駛體驗的車枕,
不妨參考這款,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根據人體工學研發、枕心和枕套都採用更舒適的頸站頂天車頸枕
 
頭部的人體工學頂級沙發,六大設計亮點
如果你在家裡喜歡窩在沙發上,享受沙發舒適透氣的回饋,
那你肯定也會想試試看這款號稱頭部沙發的頸站頂天車頸枕。
 
枕套材質
首先,我們來看一下這款車枕的枕套材質,它採用透氣性、
親膚性極佳的納帕真皮(Nappa),能夠在使用數小時的情況下,依然透氣舒適。
 
枕心
枕心則是採用有別於一般材質、支撐力更良好的高彈力枕心,能夠有效減少行車顛簸時所造成的晃動。
但是你可能會讓認為:「為什麼不採用太空記憶棉的材質?不是更軟更舒適嗎?」
其實,以使用體驗來看,太空記憶眠提供更軟綿的觸感,確實會讓人更覺舒適,
但是太空記憶棉較適合用在「平躺的使用情境」,以垂直的開車姿勢來看,
太空記憶棉的優勢反而變成了缺點,無法有效提供足夠的支撐力。
 
以人體工學為設計核心
車枕外型是根據車開時,人體頭頸的實際角度進行設計,
可大幅提昇頸部的服貼性和支撐力,使用起來頸部不會有任何異物感。
 
全球首創,頭頸支撐釋壓設計
和一般車枕最大的差異就在於:「一般車枕僅提供頸部的支撐,卻忽略頭頸間的過度區,
頭部的重量仍不斷給頸部壓力。」頸站頂天車頸枕則完美改善了這項缺憾,將車枕延伸至頭部支撐,
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身高進行調整,任何人都可以使用。
 
適用於任意車型
採用可拆式頭靠固定設計,可以適應任何車型,安裝便利、不易鬆動。
 
全程MIT
為了維護車枕的製作品質,堅持全程在台灣生產製造,從縫線到拉鍊均採用最高規格製程。
從上述的設計亮點來看,不難看出頸站頂天車頸枕改善了一般車枕難以克服的問題,
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一般車枕和頸站頂天車頸枕的差異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。
 
最後,你可能會想:「是不是用了頸站頂天車頸枕後,開車就會比較舒適?」
其實並非如此。開車的舒適與否,
除了要有一顆良好的車枕外,更重要的是開車的姿勢和座椅的調整。
 
最後,我們就來看一下,開車的正確姿勢要注意哪些細節,以及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舒緩開車時的不適。
開車的正確姿勢與如何舒緩開車時的肩頸不適?
一個好的開車姿勢,不僅可以增加行車安全,更可以提升駕駛的舒適性。
以下三個關於開車的正確姿勢,上路前不妨自我審視一下,以獲得更良好的駕駛體驗:
 
1. 調整座椅
以人體工學的角度來說,椅背建議調整至大約100度左右,腰部所承受的壓力最小。
座椅器前後部分,建議調整至手握方向盤仍可維持手肘微彎、腳踩煞車、油門仍可維持膝蓋微彎的距離即最為舒適。
 
2. 調整三個後照鏡
調整好座椅的角度距離後,別忘了看看兩側的後照鏡和車內的後照鏡,
是否能看見後方的適當範圍,避免調整座椅後反而影響視野、影響安全。
 
3. 方向盤握持方式
你也喜歡單手握方向盤、另一手托腮的開車姿勢嗎?小心越開越累!
雙手握持方向盤的高度若不同,會影響兩邊肩膀的高度,造成肩頸受力不均,也因此容易酸痛不適。
建議採用39握持法,左手握在9點鐘方向、右手握在3點鐘方向,
呈現水平的的姿勢,長期駕駛下來也比較不容易酸痛不適。
 
長期駕駛、維持同一個姿勢,雖然有車枕可以支撐,但難免還是會肩頸僵硬酸痛,
以下教你幾個舒緩的技巧,減緩駕駛時的不適(請勿在行駛間進行,停靠路邊或是休息站後再操作):
 
順時針旋轉頭部五次後,再逆時針旋轉頭部五次,藉此放鬆頸部。
雙手十指交叉,將手臂盡量往前伸展,放鬆肩膀;再向上伸展,舒張整個頸椎和脊椎的部分。
肩膀向外旋轉五圈後,再向內旋轉五圈,舒緩肩頸。
下車將雙手擺至兩側畫大圓,盡量伸展手臂,感受向外擴張的力量。
 
如果你做完這些伸展仍沒有改善,除了要注意平常的開車姿勢外,
不妨考慮入手一顆頸站頂天車頸枕,給予頭頸部足夠的支撐力,減緩開車時的晃動與壓力。